這是用什麼程式或腳本寫成的網頁?
剛看到有人介紹「愛牆」www.lovewall.net 這種可以讓人寫留言但表現方式卻像現實生活中的便利貼,這是用什麼東西寫成的?
中間的那些黃黃紅紅的方塊可以用滑鼠移動挪開。 http://img459.imageshack.us/img459/425/x7cx.gif 而看他們的部落格中有說這個網站是「一个WEB2.0的典范,是在草根阶层兴起的年代出现的优秀网站」,請問什麼是WEB2.0? 一定要這種WEB2.0才能有這種表現型態嗎? |
找到一個有類似效果的java script,但只能出現一個方塊。
語法如下: 先在網頁的<head>和</head>之間插入這段文字: HTML 代碼:
<style> 然後在網頁內容的<body>和</body>之間,最好是靠近底部以後比較好參考,放入這段文字: HTML 代碼:
<div id="postit" style="left:150px;top:150px"> |
這個idea真棒.....令我大大讚賞....
|
引用:
其實從「老鼠愛大米」這樣風格的歌曲流行到台灣後,就顯示了大陸的許多文化創意將逐漸抬頭而且不斷壯大,總有一天覆蓋過原本走在「流行」尖端的香港和台灣。我覺得電腦和網路上的影響力會更快。 |
引用:
BEA技術經理 蕭百齡 29/10/2003 原文網址 : http://taiwan.cnet.com/enterprise/co...0084802,00.htm 上週我們談到Web services是服務導向架構 (SOA; Service-Oriented Architecture)的血肉;而正確的設計觀念和周詳的導入規劃則是SOA 的靈魂。如果只是趕時髦、為Web services而Web services,無法掌握導入的精髓,那麼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具行屍走肉罷了,更別說能夠為整體IT帶來多大的助益(搞不好會適得其反)。 上次談到科技發展的兩個曲線–炒作曲線和導入曲線。這次我想從其他的層面來看Web services觀念的起源、發展所處的階段,以及技術上所覆蓋的層面。 1994 年網頁瀏覽器的出現,迅速地讓World-Wide Web在短短的幾年間,首度達到前所未有,一個真正橫跨全世界的超級資訊庫,所有的文件都遵照相同的格式提供出來,並相互串聯。 如果我們從技術的角度探究Web之所以能成功,會發現遵循開放標準所帶來的鬆散藕合(loose coupling)是最重要的關鍵。怎麼說?站在一個使用者的立場,我只要有一個瀏覽器,不管是用什麼平台--PC、Unix、Mac,甚至是PDA,我都可以看遍全世界的網站。或許我明天會挖掘出幾個之前從來沒去過、令人興奮的新網站。 最棒的是,我的電腦和瀏覽器事先不用和那些新的網站先進行設定,只要想連結到哪個網站去就隨時可以去。更神奇的是,瀏覽器(資訊消費者)和網站(資訊生產/服務提供者)雙方不會因為各自不定期,或者是定期的升級、改版動作而影響彼此的連結與資訊的擷取。這就像燈泡、電池一樣,可自由選擇不同廠牌,來搭配不同的檯燈和手電筒。而Web之所以能成功,正是因為大家--也就是各廠牌的瀏覽器和網頁伺服器--基本上都遵循HTML、JPG,HTTP 這些開放格式和標準。但如果用到某瀏覽器或伺服器專屬的功能時,開放性和選擇性就會受到扼殺。 隨著網站的迅速普及,除了用網頁來提供內容和資訊外,很快的,網站也變成了資料庫查詢、線上交易等各形各色的服務提供者。網站伺服器 (Web server) 同時也開始被賦予要執行應用程式的任務。當這些任務變得愈來愈重要、艱鉅且專業時,應用伺服器 (application server) 便應運而生,時至今日,發展已趨於成熟。 我們可以把這一波的網路革命--使用者藉由瀏覽器作為窗口,享受到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應用服--稱做是Web 1.0的時代。而「browser to AP」可說是這個時代不二的運行模式。 幾年前,網路上的有識之士開始思考:為什麼要那麼僵硬的侷限大家,一定要透過瀏覽器才能來執行網站上的應用、享受所提供各項服務?是不是可以讓資訊服務的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更「鬆散藕合」一點;換句話說,網站上的應用程式在提供各項服務時,是不是可以不要將交易和查詢的結果立即format成HTML網頁的格式? 因為這樣一來,就等於對資訊的消費端預設了一個立場,變成強迫消費端非得要用瀏覽器來與資訊供應端互動。是不是能有一個更中立的方式,讓消費端自行決定要如何消化、呈現從服務端所提供的資訊?XML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,其目的即在於提供一個對資訊能夠做精準描述的機制,藉以彌補 HTML 太過於表現導向的特質。 在這樣的情況下,消費端的應用彈性便大幅增進。生產端應用伺服器所提供出來的資訊「服務」,除了瀏覽器外,還有包含IM (Instant Messenger) 在內的P2P軟體、Java手機、IA 家電,乃至於其他伺服器上的服務程式。而Office類的文書軟體,也都搖身一變為潛在的資訊消費者。Web 的運行模式,也從之前的 Web 1.0 --「browser to AP」,演化到「AP to AP」的 Web 2.0 時代。而「Web services」這個名詞被選擇用來代表這個新的應用模式。 Web 1.0 時代為因應需求所衍生的應用伺服器,在Web 2.0 時代也逐漸開始演化為服務導向的應用平台。在後續的專欄中,將會進一步的討論到這個主題。 再來看看 Web services 發展至今,已經受到廣泛探討和研發的各個技術層面。我們用真實世界中的服務來對照,會發現Web services和SOA 中所強調的「服務」,在觀念上有許多地方的確有如前兩期中所言,與業務面非常貼近。 就以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郵局、銀行,監理所等的服務櫃檯來說,我們在臨櫃申辦之前,可以先在服務台查詢服務說明、服務項目,然後得找到正確的申辦窗口。至於申辦前,也必須先按規定先填單子,照欄位格式一項項的填寫,還必須出具印鑑、身分證等驗明正身,然後交給承辦人員辦理。當業務繁忙、排隊的人多的時候,可能會有義工或專人引導我們到比較不忙的窗口去申辦,以加快處理速度。服務的品質;也可能會受到服務主管的監聽和紀錄(像我們打電話到客服中心去,就常常被告知說,為確保服務品質,這通電話可能受到監聽)。 這些和服務相關的各項功能,在Web services和SOA的領域中,也都一一有相對應的機制,包括UDDI和 WSDL(服務查詢和描述)、service endpoint(申辦窗口)、XML Schema/XSD(申請單格式)、WS-Security(驗明正身)、SOAP(申辦動作),此外還有服務繞徑/路由和負載平衡(申辦排隊的引導)、服務監控、管理、稽核,以及品質的確保。 所有這些 Web services 的相關領域,目前都已經有專門的產品提供解決方案。在設計規劃 Web services 和服務導向架構時,負責的建築師也可以利用這些與真實世界業務相仿的特性,來協助鑑定所規劃的 IT 服務,同時應與使用單位進行充分的溝通。而此舉對成功的導入,將有相當的助益。 |
爱墙的javascript
~happyguy ,
看见大家在讨论技术问题, 参与一下, 我开发了www.lovewall.cn , 这个动态的脚本谁需要大家可以发邮件给我,我寄给大家,这个脚本可以支持文字(就是那些小纸条),图片,flash的的移动,最主要的还是支持在ff中的正常显示。其实这个不能算是很复杂,也没有用ajax等技术。 希望和大家可以经常讨论技术问题。 我的邮件, idea@lovewall.org ,来自北京,爱墙.中国 , 在中国人的春节,请大家到www.lovewall.cn上发布自己的心愿。谢谢。 ~happyguy |
引用:
確實是很不錯的創意:thumbsup 歡迎常來這裡討論討論:wave |
真棒,已寄信,請查收,謝謝.
|
哦,请有兴趣的朋友去网站上下载动态效果的源代码吧
|
引用:
謝謝。 請問一下,我把檔案放上去後,裡面找不到可以讓訪客貼message的功能?而是和 http://www.lovewall.cn/opensource/index.htm 一模一樣的網頁而已? |
所有時間均為 +8。現在的時間是 07:01 AM。 |
Powered by vBulletin® 版本 3.8.4
版權所有 ©2000 - 2024,Jelsoft Enterprises Lt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