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A

查看完整版本 : 名醫現象 嚴長壽放砲有理


哈啦
2007-09-23, 04:51 PM
更新日期:2007/09/22 07:00 記者:記者韋麗文/特稿


早年,村莊裡若有人考上醫學系,眾媒人立刻踏破門檻,提親者絡繹不絕,女兒若能嫁給準醫生,這輩子可就穩啦!如今醫生的平均收入日趨變薄,金光環不再,醫界哀嘆連連,但也可能是醫界道德重生的契機。

考試第一名的考生,不管個性適不適合,有沒有當史懷哲的熱情,只要IQ夠高,就能填志願當醫生,因此醫界長期充斥一群沒有熱情、沒有理想的考試高手。

如今這些聰明的天子驕子發現,初出茅廬的主治醫師月薪可能不過6、7萬,資深醫生也許月薪不過15萬元,遠遠不如電子新貴年終配股,更比不上商業鉅子,為利所趨的動力減少,反而不願意投入醫界。但這對醫界而言未必不是好事。

嚴長壽以自身經驗直指有些醫生對病患「粗魯」,黃達夫基金會醫學教育講座教授賴其萬也表示,知識、技能雖是行醫最基本的工具,醫生最重要的卻不是技能、不是知識,而是對病人的關懷與愛心。

病人願意被一個稱為「醫生」,其實從未謀面的人,開膛剖腹,這是需要多麼大的信任。現在的醫生享有病人付出純然的信任,但可能並未深思,這份信任並非針對他個人,而是醫界百年努力,多少的付出所累積而成。

如今缺乏醫德的醫生,一口口啃食掉這份信任,醫病關係惡化,當有一天,我們生病時,到底能夠依賴誰?

因高收入光環不再,反能讓有心從醫的年輕人誠實審視自己從醫的動機。反能吸引一群願意到偏遠地區行醫的醫生,眼中看到的不是金錢,不是頭銜,他們真正看到了病患,走到需要他們醫學技能的地方。這樣的人,才是醫界需要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