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A

查看完整版本 : 付費內容之死: New York Times 和 Google 給我們的啟示


哈啦
2007-08-30, 01:44 PM
http://mmdays.wordpress.com/2007/08/14/death_of_paid_content/

如果大家有注意到的話,最近 Google Video 和 New York Times 做出了兩個相當類似的動作:一是 Google Video 將於 2007/08/18 停止提供付費下載 video 的服務,而 New York Times 則是宣稱將停止其付費服務 TimesSelect。Google Video 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服務,至於 TimesSelect可能一些讀者比較少接觸,這個紐約時報於 2005 年推出的付費服務,提供了一些紐約時報出名專欄作家的文章在上面,使用者可以月繳 7.95 美金或是年繳 49.95 美金,閱讀這些專欄作家的文章,其中一位出名的作家是大家熟悉的暢銷書「世界是平的」作者 Thomas L. Friedman。

TimesSelect 這個推出不過短短兩年的服務,就這麼樣決定終止,背後的意義其實值得我們思考。當初紐約時報要推出這項付費服務時,其實內部已經起了極大的爭議,畢竟在 2005 年時,許多網路上的付費內容都已經逐漸開放給使用者免費瀏覽,紐約時報逆向而行,甚至讓這些專欄作家也相當不滿,認為這種收費的舉動會讓他們的讀者減少。今年六月,這項服務的付費人數是 221,000,比起四月分的 224,000,下降了三千人,頹勢不止,也是直接促使紐約時報做出終止的決策的直接原因之一。但,也許很多人也會赫然發現,靠內容賺錢,原來早就不如從前容易,而且似乎越來越難。

傳統的媒體如報章雜誌之所以可以把內容拿來直接賣錢,靠的是專屬的通路和內容的有限量供應,專屬的通路就是接到電視的那條 cable 線和第四台業者,還有那些幫忙銷售報章雜誌的書報攤和便利商店等等。有限量供應指的是各種書報雜誌的發行量都是有限,除非你付費訂閱或是跟別人借來看,不然你無法免費取得這些內容,連電視節目都是播過就沒了,你要重新看就想辦法自己錄下來或是等重播。那個年代,內容是有限的,通路也是有限的,一般使用者與媒體的界線相當明顯,使用者沒有自己的通路來供應自己的內容。溝通是單向的,內容的取得也是單向的。

接下來大家都猜到發生什麼事情了,沒錯,網路來了,Web 2.0 也來了,每一個使用者突然之間都變成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媒體,內容的出版變得容易,內容的取得更是容易。出版方面,由於內容製作的工具日益成熟,blog 的興起,讓使用者越來越容易打造屬於自己的通路,製作自己的專屬內容,分享給全世界。取得內容方面,是整個搜尋產業改變了人們取得內容的方式 (這邊我們姑且先不談 P2P 以及一些被違法分享的內容),現在你只要到 Google 打入關鍵字,幾乎都可以找到你想要的資訊和內容。網路讓內容的取得和派送變成是雙向且是分散式的,使用者不僅僅可以自己派送內容,連帶著也可以決定自己想要取得什麼樣的內容,而且這些內容在網路上是無限量供應的,這對於傳統媒體的衝擊是相當可怕的。

網路使用者突然發現,其實傳統媒體的內容在現在的網路世界上,很大一部分都是具有取代性的,也就是說,同樣的內容在網路上幾乎都找得到,即使這些傳統報章雜誌的內容品質相當高,使用者其實還是可以接受稍微遜色一點點的內容,而這些稍微遜色一點點的內容是搜尋引擎找給他們的,更重要的一點是免費的,在這樣一個使用者自主性如此高的網路環境之中,如果傳統媒體還要把自己這些新聞報導拿來收錢,那無疑是自殺的行為,只會讓自己的讀者人數爆減。而且大家別忘了,現在很多網路上的免費內容,很多很多是完全不輸給專業媒體的。傳統媒體之所以會越來越難做,道理就在這邊。

所以說,把內容上了網,就得慎重考慮收費這件事情了,除非你可以保證你的內容真的是價值高到讓使用者願意掏腰包,不然難以吸引使用者去付費閱覽你的內容。這一點對於文字內容來說尤其重要,文字內容的可取代性實在太高了,你難以保證在廣大的網路世界中,你的文字是獨一無二且可以吸引人家付錢來看的。另一方面,video 內容似乎到目前為止還有一線生機,至少一些品質高的影片像是電影,目前為止還是一般使用者無法自己產出的精緻內容,具有不可取代性,也因此目前還可以在網路上拿來賣錢,但是對於一些製作成本低廉甚至是接近零的短片來說,要靠賣這些沒有太多精緻內容的短片本身來獲利,難上加難。

網路持續地擠壓付費內容的生存空間,看來這波趨勢會持續下去,直到付費內容全部都開放免費為止。也許有一天網路上就只剩下色情業可以拿專屬的內容來賣錢了。

Ricado
2007-08-30, 06:23 PM
國外由 apress 所經營的 AspToday 以前也是付費的,最近也要取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