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A

查看完整版本 : 型男陳士駿 一台電腦一張卡起家


哈啦
2007-06-10, 12:20 PM
【聯合報╱記者許韶芹/台北報導】
兩年前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回到「原鄉」台灣,那時的他沒沒無聞,走在路上沒人認得;兩年後,他成了億萬富翁,再回到台灣,一堆媒體閃光燈對著他,他說,真有點不習慣。


牛仔褲、黑色粗框眼鏡,還用髮膠把頭髮弄得很有「型」,廿九歲的陳士駿,台灣出生,在台北靜心小學讀完一年級,八歲跟父母移民美國。操著生澀中文的他,數學、科學呱呱叫,大學念美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腦科學系。

大四時,陳士駿從學校輟學,到只有四人的線上支付公司PayPal工作,認識好友查德賀利。有天,兩人參加完朋友聚會,苦於沒有好用網路平台和人分享,「傳e-mail檔案太大,收信的人會瘋掉!」幾星期後,憑著一張信用卡、一台電腦,在賀利家車庫,YouTube誕生了。

初期頻寬問題讓兩人苦惱不已,本來他們只架設一台伺服器,但因應增加的流量,伺服器從兩台、八台到廿八台,每月約台幣六十萬頻寬費用幾乎把他吃垮,再加上陳士駿又在舊金山買了房子要付房貸,那時候他每天都想:「怎麼辦?」

幸好曾經投資過Google、Yahoo!的紅杉創投,資助三百五十萬美元資金,解救了他們。基礎設備穩定後,YouTube內容更豐富,例如去年香港網友在上面分享短片「巴士阿叔」,讓YouTube在大中華區聲名大噪。很多網友紛紛仿效,用手機拍攝眾生相上傳。

社群力量讓YouTube人氣暴增,很快就打敗對手Google Video、MSN Video,就連Google創辦人布林都在研究:「YouTube在紅什麼?」

去年Google併購YouTube,還與環球唱片、華納音樂達成內容授權與保護協議。對YouTube創辦人來說,Google的出手意味技術、資金支援更雄厚,昨天陳士駿還開玩笑說,「也代表公司餐點更豐富了。」

陳士駿說,Google文化就是允許員工天馬行空發想,他有很多想法都可以提出來,昨天有人問:「現在成了富豪,會不會離開再去創業?」他很確定的說:「不會!」

哈啦
2007-06-10, 12:23 PM
複製陳士駿傳奇 不容易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 高蘭馨】 2007.06.10 04:00 am

Web 2.0世代成功的影視分享網站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善用信用卡額度來擴張信用,以6,000美元的額度來支付每月1.8萬美元伺服器支出,不過他可不承認自己的發跡是「卡債族變億萬富翁」。

陳士駿與YouTube的成功之處在於勇於冒險與創新突破,否則難以獲得美國社會的認同與肯定。不過,很多人認為,陳士駿若在台灣創業可能就不易成功,若從資金面來看,的確如此。若沒有敢於冒險的創投資金投資,陳士駿的YouTube成功故事可能要改寫。

熟悉美國信用卡文化與風氣的人就不難了解。美國人重視信用,信用好的人可以善用既有的信用加以擴張個人信用,以取得更多的資金做更多的事。例如不少人就貸領出零利率的信用卡小額貸款,來償還比較高利率的貸款,陳士駿就是善用既有的信用卡額度來擴張信用的人。

離開線上支付系統PayPal的陳士駿,當時已是矽谷高科技公司新貴,因為PayPal已被電子灣(e-Bay)高價收購,陳士駿小發了一筆,因此在舊金山漁人碼頭高級住宅區購屋外,他計畫拿出5萬美元作為創業基金,一旦創業不成,就回職場去,重做馮婦,繼續做領高薪的矽谷工程師。

「等5萬美元花完了,再回去做工程師 」,陳士駿在創業前八個月不支薪,且以個人信用卡支付日益增加的伺服器費用。「我的信用額度是6,000美元,但每個月的伺服器費用是1.8萬美元(近約新台幣60萬元),都由我來支付,所以才被傳為是『卡奴』。」

在陳士駿5萬美元尚未花完之前,YouTube就獲得紅杉創投 (Sequoia Ventures)350 萬美元投資,五個月後,識貨的紅杉創投再砸下800萬美元。20個月之後,YouTube便被Google相中,以16.5億美元收購。

哈啦
2007-06-10, 12:36 PM
看了這些報導,只能說這還真不是一般人能複製的故事,這比中大樂透的機會還要低許多。

為什麼?先以數字來看,你有五萬美金,一個月六千月美元的信用卡額度,然後你跑去租了伺服務器和頻寬,一個月要一萬八千美元,你不用數學太好,大概也能知道這個idea的結果是什麼(除非你有水晶球已能看到七八個月後有第一筆創投基金進來,一年多以後有十六億美金等著收購你,所以你無論如何得撐完這一年半?)
我不知道有人會以這樣負數的business model去start up,而且別忘了,這是一個沒有收益的business model。
說這是好點子嗎?廢話,免費讓人放影片和分享,就像免費讓你吃住一般,當然是會受歡迎的好點子,但,問題是,你負擔得起嗎?在youtube之前有多少家拿著.com泡沫時的大筆資金在做類似讓人放圖檔分享的網站?他們都不敢讓人免費放影片,那要多大的空間和頻寬?沒想到最後卻讓幾個靠著卡債的年輕人在車庫裡做起來了。
我並不覺得youtube的「成功」是因為什麼石破天驚的構想,它的成功就在於它被人「高價收購」了。而且我覺得這有點宿命式的成功,其他人沒這樣的命,看看就算了。

18SUPER
2007-06-10, 01:10 PM
一個月要一萬八千美元的頻寬應該是比較後期了, 這時候他應該正在找創投基金進來了.

一萬八千美元的頻寬相當大, 已經是超巨型網站才可能達到的頻寬費用, 剛開始的兩台、八台甚至到廿八台我都不認為一個月會用到一萬八千美元. 我個人租用兩台獨立主機也一個月不過500美元而已, 算起來廿八台也不到一萬美元. 而且相信能網站流量一個月能燒掉一萬八千美元的頻寬時, 網站規模應該有進世界前百大網站, 創投基金應該會自己找上門來.

不過這種願意燒錢的氣度跟構思不是每個人都有的...

citi
2007-06-10, 02:15 PM
我倒不全然認為他的成功是被google高價收購
因為google不會無緣無故去收購一個他們自己也做的起來的東西
特別是google本身就是以技術起家

而是任何的需求都是一波一波的,能不能敲在需求的爬坡段上
借力施力順勢推出某個產品,並一舉推到高點
才是決定一個產品紅不紅的主因
google只是去收購一個已經被證實會紅的產品
而你如何知道什麼時機點該推什麼服務,好讓你借力施力,這是需要眼光的

因為或許你有很前瞻性的技術眼光,看到十年後有某些趨勢會起來
但時機點不對,你從今天開始~就不斷往這個方向前進
很可能你在第六年或第七年的時候就倒了
那是因為你闖入的是一個全然未知的世界
相關的環境~技術或是使用習慣可能都還未成熟
所有的東西都要你自己由零開始
而除非你是國際大廠財力雄厚,
有足夠的資源去打這種長期的戰爭
否則進行這種費時費力又花錢的方式
大部分的人可能還等不到消費的熱點上
就已經彈盡糧絕了
因此像youtube這種創業方式
往往是相關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,
只是當時的環境還不足以支撐類似的服務(像是頻寬、網路傳輸速度、攝影機的普及率)
而youtube則是在環境適合做這樣的服務時,順勢推出影音分享的網站,加上他的確夠簡單夠好用~所以可以一炮而紅

打個比方
像是網路電話,從我開始上網的時候(1997)
這個概念就已經被提出來了
但,身邊從來沒有多少人真的去用網路打電話
同樣打電話的概念,真正開花結果卻是Skype
這並不是說skype比以前的服務好
而是現在的網路環境及技術,在運用網路傳輸語音這方面應用時
比十年前要好要來的適合,所以當skype一推出時
就可以席捲市場,youtube也是這樣

我很喜歡拿無名的例子來說明這種情況
大部分的人喜歡說無名的成功是用了交大的學術資源(當然,這很重要)
而我的看法卻是,他的成功來自於數位相機的普及後的時機上
看準使用者對分享照片的需要,這是眼光的問題
而擁有這樣的眼光,是他可以賣那麼多錢的主因,而不是技術或頻寬
同理,youtube的成功也是一樣
都只是在對的時機做對的事情

哈啦
2007-06-10, 03:20 PM
同理,youtube的成功也是一樣
都只是在對的時機做對的事情


沒錯,從這個角度來看youtube的成功也是很對的。不過我年紀大了,開始比較像老人家凡事摻入一點「命中註定」的味道。~hehe